一、海棠卡套餐宣传争议
广电海棠卡套餐的广告宣传存在多处争议。部分用户反映,实际套餐内容与宣传中的“月租19元享192G流量”不符,激活后发现存在隐藏资费条款。例如,有消费者在拼多多购买的套餐实际月租高达34元,且未提前告知违约金条款。类似案例中,定向流量被包装为“通用流量”,导致可用流量缩水30G。
二、用户权益限制问题
老用户权益受损现象频发,主要表现为:
- 套餐续约限制:用户办理包年优惠套餐后,次年无法续约且被强制恢复原价
- 副卡隐形收费:免费副卡服务一年后自动扣费,客服未明确告知恢复原价规则
- 注销障碍:用户需返还优惠金额才能销卡,否则需支付违约金
三、法律与监管责任分析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虚假宣传构成欺诈的应承担三倍赔偿。多起投诉显示,代理商在销售过程中:
- 未完整披露套餐限制条件
- 使用物联网卡冒充正规电话卡
- 通过文字游戏规避法律风险
监管部门需加强通信行业广告审核,明确要求流量分类标注和资费公示。
四、消费者应对建议
建议用户采取以下维权措施:
- 保存宣传页面截图和沟通记录作为证据
- 通过黑猫投诉、12315等平台发起集体投诉
- 要求商家出具书面协议明确套餐细则
广电海棠卡套餐涉嫌通过模糊条款实施虚假宣传,并在服务过程中系统性限制老用户权益。建议消费者提高警惕,监管部门应建立通信套餐备案审查机制,强制企业公示真实资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