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电流量卡虚假宣传的常见手段
广电流量卡推销中主要存在以下欺诈行为:
- 套餐内容缩水:宣传的无限流量实际存在限速阈值,或承诺的100G流量仅到账50G
- 强制首充陷阱:未按要求充值会导致套餐失效,话费需分10个月返还且不可停机
- 设备兼容误导:未告知2023年前的旧手机无法使用广电700MHz频段
- 运营商替换欺诈:消费者下单移动/联通卡却收到广电卡
二、消费者应对策略及法律依据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五条和《广告法》第五十六条,消费者可采取以下措施:
- 立即保存宣传页面截图、充值记录等电子证据
- 通过运营商APP查询实际套餐条款并截图对比
- 要求按《消法》第五十五条进行三倍赔偿(不足500元按500元计)
- 向12315平台或工信部提交包含订单号、欺诈内容的投诉
法律名称 | 适用条款 | 维权内容 |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第四十五条 | 虚假宣传赔偿请求权 |
广告法 | 第五十六条 | 连带责任追偿权 |
三、维权流程与预防建议
建议采取分步处理方案:
- 事前防范:激活时要求快递员现场演示套餐查询功能
- 事中留证:通过广电APP实时监测流量消耗并设置限额
- 事后维权:在激活首月内通过10099客服办理无违约金注销
特别提示:根据《电信条例》第三十二条,消费者有权要求运营商提供纸质版入网协议
消费者应善用技术手段验证宣传真实性,及时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益。平台方需加强AIGC识别模型应用,对AI生成内容强制标注警示信息,共同构建可信的通信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