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电二次认证机制引发争议
中国广电自2023年起推行二次实名认证制度,要求用户因设备更换、异地使用或触发反诈模型等原因进行二次核验。该机制虽基于《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设立,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大量争议,包括认证失败后仍持续扣除月租费用等问题。
- 设备更换或卡槽位置变动
- 通话频率触发预警模型
- 跨省使用超过48小时
- 公安系统风险评级异常
二、用户遭遇认证失败与月租照扣
2025年1月广东用户投诉显示,某用户完成APP端二次认证后仍被停机,连续3次线下认证均失败,期间每月19元月租仍被扣除。类似案例在投诉平台累计达1200余起,主要争议点在于:
- 认证失败原因不透明(公安系统仅反馈”风险系数高”)
- 服务中断期间费用照常收取
- 营业厅与反诈部门互相推诿
三、月租扣费合理性的法律分析
根据《电信条例》第四十条规定,运营商暂停服务时应减免相应费用。但广电在用户协议中注明”实名认证系服务使用前提”,主张停机期间仍可接收短信故需收费。这种单方面条款被多地消协认定为格式合同霸王条款。
运营商 | 停机退费规则 | 认证失败处理 |
---|---|---|
中国广电 | 不退还月租 | 重复认证要求 |
其他运营商 | 按日折算退费 | 48小时缓冲期 |
四、消费者维权路径建议
遭遇类似问题的用户可采取以下措施:
- 通过中国广电APP提交认证复核申请
- 向工信部12300平台提交书面申诉
- 要求运营商提供具体风险判定依据
- 集体诉讼主张不当得利返还
二次认证制度本身具备合法性,但运营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程序瑕疵和费用收取不合理问题。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出台实施细则,明确认证失败的责任划分与费用处理标准,平衡网络安全与消费者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