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推广电子医保卡防范村推骗局实施指南
一、骗局特征与风险分析
不法分子通常以医保局授权机构名义,通过伪造介绍信、工作证等材料获取信任,重点针对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年群体开展”村推”活动。在协助激活电子医保卡过程中,私自开通支付账户并采集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
典型作案手法包括:冒充官方团队驻村服务、虚构”国家补贴领取”等诱导话术、要求人脸识别等生物认证操作。被窃取的信息往往流向网络赌博、洗钱等黑色产业链,造成账户异常交易等二次危害。
二、四重核心防范措施
- 身份核验机制:要求工作人员出示加盖公章的授权文件,通过医保局官网「合作机构公示」专栏进行验证
- 操作规范管理:禁止非必要生物信息采集,激活过程不得要求绑定非本人银行卡或设置支付密码
- 信息保护准则:设置村级监督员全程见证,重要操作需经村民签字确认,资料留存不超过7个工作日
- <strong]应急响应流程:建立「12393医保服务热线」快速举报通道,发现可疑情况立即冻结关联账户
三、政府机构职责强化
医保部门应建立「白名单」准入制度,对合作机构实施动态信用评级,定期公开违规机构黑名单。公安机关需建立跨区域联防机制,对流动推广团队进行备案追踪,在重点乡镇设立临时警务站。
宣传部门应当制作方言版反诈视频,在村级卫生所设置电子医保卡自助激活终端,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1对1」适老化教学。
四、长效技术保障机制
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已上线「亲属代激活」功能,支持远程协助60岁以上老人完成认证。系统新增「操作轨迹追溯」模块,详细记录设备指纹、地理位置等关键日志。
推广使用具备国密算法的专用设备,通过物理加密通道传输数据。建立三级预警系统,对同一设备高频激活、异常IP访问等风险行为实时拦截。
构建「政府主导+技术防控+群众参与」的三维防护体系,通过规范推广流程、强化技术保障、提升防骗意识的多措并举,既能保障电子医保卡惠农政策落地,又能有效遏制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建议每季度开展「反诈能力评估」,动态优化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