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建设滞后与网络共享困境
广电作为新晋运营商,基站数量仅为三大运营商的1/3,在偏远地区和室内场景的信号覆盖尤为薄弱。虽然通过与移动的基站共享实现快速布局,但共享协议限制广电仅能使用室外连续覆盖网络,导致室内信号穿透力不足的缺陷被放大。这种「借船出海」的模式虽解决短期覆盖问题,却使网络优化自主权受限。
设备兼容性带来的连锁反应
支持广电700MHz频段的终端设备存在明显缺口,用户常遭遇「信号满格却无法上网」的困境。这种兼容性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 终端厂商因用户基数小不愿预装支持模块
- 用户体验差阻碍用户规模扩大
- 市售设备支持率提升缓慢
用户增长与管理能力失衡
广电5G用户量在2024年突破5000万,但运维体系未能同步升级。用户投诉案例显示:
- 线上销户系统频繁报错
- 故障申报后响应效率低下
- 费用扣缴机制存在逻辑缺陷
这种服务能力与用户规模的剪刀差加剧了体验恶化。
技术运维能力建设短板
传统广电团队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不足,体现在:
- 网络优化缺乏智能调度系统
- 故障诊断仍依赖人工排查
- 高峰时段流量调控策略粗放
技术文档显示,广电网络管理存在重视频传输、轻数据业务的倾向,这种架构惯性加剧了移动业务卡顿。
广电卡信号问题的顽固性源于基建、生态、管理、技术四个维度的系统失调。要打破僵局,既需加快自建基站与核心网改造,更应建立终端厂商合作联盟,同时重构用户服务体系和运维能力标准。短期内用户选择时需重点考察所在区域基站密度和设备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