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号质量与网络稳定性争议
广电5G网络在试商用初期即暴露出信号覆盖不全、网络波动明显等问题。用户普遍反映视频播放卡顿、抖音加载迟缓、语音通话质量差等现象,这些问题在二三线城市尤为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广电4G/5G网络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且基站建设进度滞后于用户增长规模。
二、宣传承诺与实际服务落差
营销活动中存在的三大争议点直接引发用户信任危机:
- “无限流量”套餐存在隐性限速阈值,用户正常使用即触发断网限制
- 线下推广人员承诺”免费使用”实则暗藏合约条款,导致后续强制扣费
- 直播间宣传的充值返利活动存在话费到账比例缩水现象
三、服务流程设计缺陷
用户服务环节暴露出系统性缺陷,具体表现为:
- 线上销户系统频繁报错,线下网点推诿办理责任
- 停机复机需提供不合理证明文件(如本地社保证明)
- 违约金收取规则未在办卡时明确告知
环节 | 用户预期 | 实际处理 |
---|---|---|
问题反馈 | 48小时内响应 | 平均需2次催办 |
争议解决 | 协商处理方案 | 客服态度傲慢推诿 |
四、用户权益保障机制缺失
广电作为通信服务新入局者,尚未建立成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重要服务条款未在显著位置公示,套餐变更未设置二次确认环节,用户遭遇欺诈后缺乏有效救济渠道。特别是未经用户明示同意即完成实名认证的操作,已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规。
中国广电卡当前面临的信任危机,本质上是技术基建、运营体系、服务标准未达行业基准的集中体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网络优化、营销规范、流程再造三个维度实施系统性改革,同时建立透明高效的投诉响应机制,才能真正在通信市场获得持续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