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费结构不透明成核心争议
广电手机卡的基础套餐常以”超低月租”作为宣传噱头,实际激活后用户发现套餐内容与宣传严重不符。有消费者在京东自营店购买时被误导为29元套餐包含192G流量,实际激活后却显示39元套餐。更有多起案例显示,业务员故意隐瞒副卡3元/月的功能费,导致用户被动接受额外扣费。
二、诱导消费的三大典型手段
- 捆绑销售:办理电视套餐强制搭售手机卡
- 虚假承诺:宣称”免费使用”实则暗藏扣费条款
- 信息误导:利用消费者对”官方合作”的信任进行推销
有用户反映在办理4K机顶盒时,业务员以”赠送半年免费手机卡”为由诱导开卡,但未告知后续每月15元的固定扣费。更存在冒充移动运营商的情况,通过快递激活环节偷换广电卡实施欺诈。
三、用户维权遭遇多重阻碍
- 注销流程繁琐:需亲临营业厅办理销户
- 投诉处理滞后:平均响应周期超过7个工作日
- 合约陷阱:充值返现活动暗含违约金条款
有消费者在工信部投诉两次后才获得回应,但工作人员处理态度傲慢,甚至嘲讽用户”办理时不愿听细则”。部分用户发现被强制实名开卡后,还需缴纳违约金才能注销。
中国广电作为新兴通信运营商,在市场竞争压力下出现的这些争议行为,既反映出企业合规管理的漏洞,也暴露出通信行业普遍存在的营销乱象。消费者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务必核实套餐细则,保留书面凭证,遇纠纷应及时通过12300等官方渠道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