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 13:18:47
297

中国广电AI融合短视频大赛:青年创作赋能文化创新新赛道

摘要
中国广电AI融合短视频大赛通过AI技术创新与青年创作力的深度融合,构建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新范式。赛事依托智能工具链与云端协作平台,显著提升创作效率,涌现出非遗活化、文物修复等创新实践,为广电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样本。...

赛事背景与时代意义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重构媒体生态的背景下,中国广电AI融合短视频大赛应运而生。该赛事响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要求,通过搭建青年创作者与前沿技术对接平台,探索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活化路径。湖南广电等机构在AIGC内容生产、数字人应用等领域的前沿实践,为赛事提供技术支撑与经验参照。

中国广电AI融合短视频大赛:青年创作赋能文化创新新赛道

技术赋能创作生态

大赛依托三大技术创新体系:

  • 智能创作工具链:集成AI剧本生成、智能剪辑、自动翻译等功能模块
  • 云端协作平台:支持多人远程协同创作与素材共享
  • 数字资产库:包含5000+非遗文化元素的标准化数字模型

这种技术架构使创作效率提升300%,作品完成周期缩短60%。虚拟主播、AI配乐等技术的应用,更赋予作品跨媒介叙事能力。

青年创新实践案例

青年创作者通过人机协同模式突破传统创作边界:

  1. 《瓷韵》团队运用AIGC技术,实现从文字描述到视频画面的智能生成
  2. 「数字敦煌」项目组构建壁画修复AI模型,完成4K级文物复原
  3. 校园创作组利用AI翻译工具,制作多语种文化传播短视频

这些实践验证了技术赋能文化创新的可行性,其中非遗题材作品占比达43%。

未来发展方向

赛事组委会规划三个重点发展维度:

技术演进路线图
阶段 技术目标
2025-2026 实现跨模态内容生成
2027-2028 构建文化知识图谱系统
2029-2030 完成虚实融合传播体系

通过持续优化人机协作机制,培育兼具文化内涵与技术素养的复合型创作人才。

该赛事构建了技术赋能文化创新的示范样本,既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活化,又为青年创作者搭建起连接历史文脉与未来科技的桥梁。其经验为广电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范式,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媒体生态。

声明:文章不代表云主机测评网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