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由策略与网络层次设计问题
辽阳广电在试运行阶段曾因动态路由协议OSPF配置问题导致骨干网稳定性不足,需通过优化路由策略实现流量负载均衡。网络分层架构未充分适应多业务融合需求,IP城域网与HFC网络的协同管理存在技术断层,可能影响三网融合服务效率。
二、IP地址规划与扩展性挑战
初期IP地址分配方案未预留足够扩展空间,随着用户规模增长至6000户以上,出现地址冲突和NAT转换效率下降问题。IPv6过渡方案尚未完全部署,可能制约未来智慧城市应用的接入能力。
- 集团用户专网与公网地址混用
- 教育网等专网未实现逻辑隔离
- DHCP服务容量不足引发分配延迟
三、设备性能与维护成本压力
采用Brocade 4000等早期分中心交换设备,在承载视频监控、医保专网等高并发业务时出现吞吐量瓶颈。第三方数据显示,光节点升级至200M后仍存在QoS保障机制缺失问题,影响集团用户SLA达成率。
四、用户端体验与服务质量不足
终端设备兼容性问题导致23%用户升级光纤后出现机顶盒认证失败,且故障响应时效超过24小时。协议管理系统存在漏洞,部分套餐变更未实现电子签名验证,引发服务纠纷。
辽阳广电需构建SDN智能调度平台优化流量路径,通过CGNAT技术解决IPv4地址短缺问题,同时建立用户端设备白名单机制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