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内容与宣传不符引争议
多名用户反映在购买流量卡时,原本选择的是中国移动套餐,实际却收到广西广电网络的SIM卡,且套餐内容与宣传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宣称“19元200G流量”的套餐,激活后变为“29元60G”,存在虚假宣传嫌疑。用户质疑个人信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转售给第三方运营商。
二、隐性收费及扣费规则不透明
用户投诉中存在以下问题:
- 流量超额后直接扣除话费,且未设置明确提醒机制,导致用户短时间内欠费停机;
- 套餐协议中未明确标注违约金条款,用户申请退费时被要求扣除违约金;
- 广电APP无法查询详细流量使用记录,用户难以核实实际消费情况。
三、服务响应与售后处理遭诟病
维修服务方面,用户报修网络故障后,常遭遇客服与维修部门互相推诿,承诺的上门时间屡次延误。在退款处理环节,用户提交申请后长期未获反馈,客服以“上级未处理”为由拖延解决。硬件服务也存在争议,部分用户被要求更换其他客户淘汰的旧机顶盒。
四、用户对比与市场反馈
横向对比显示,广电套餐虽包含电视+宽带+手机的捆绑服务,但宽带质量被用户评价为“远低于电信和移动”。其主推的58元慧家套餐虽含智能设备,但同类竞品如电信59元套餐已包含更高性价比的宽带和流量服务。用户普遍认为广电在价格透明度与服务质量上仍需提升竞争力。
广西广电网络在套餐收费透明度、售后响应机制及服务质量等方面面临多重质疑。消费者呼吁运营商明确公示资费细则、优化服务流程,同时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通信服务协议的合规性审查,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