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用户矛盾
近年来,广电网络以“三线整治”“提升网络质量”为由推进光纤改造工程。官方声称需配合政府要求升级老旧线路,但用户发现实际操作中常以断网、断信号等方式倒逼升级,且新套餐价格普遍上涨40%以上。部分区域甚至在未提前通知的情况下直接终止原有服务,导致用户被动接受高价光纤方案。
强制升级的典型表现
- 服务中断胁迫:通过无限期断网、断电视信号倒逼用户办理升级,原线路恢复时间不明
- 套餐捆绑销售:要求必须选择更高资费套餐(如从49元强制升至69元)才能获得光纤设备
- 维修服务推诿:以“设备停产”“线路整改”为由拒绝维修原有设备,变相强制更换光纤机顶盒
法律与消费者权益争议
该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的自主选择权,且存在单方面违约风险。用户已付费购买的服务被无故终止,运营商未提供等价替代方案。更严重的是,作为国有企业的广电网络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强制交易,可能违反《反垄断法》第十七条。
- 服务协议未明确约定升级条款
- 设备更换费用转嫁消费者
- 替代方案缺失形成实质垄断
用户应对建议
遭遇强制升级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保留缴费凭证和断网证据;②向12315或工信部投诉;③要求运营商出示政府强制改造文件;④考虑转用电信/联通IPTV等替代服务。已有用户通过集体投诉迫使企业恢复服务或提供免费平移方案。
广电光纤改造暴露了公共服务企业市场化转型中的监管缺失。技术升级不应成为变相涨价的手段,需建立用户协商机制和价格听证制度,保障消费者对基础服务的可获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