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 16:10:31
458

广电宽带上下行波长为何不同?如何选择?

摘要
本文解析广电宽带采用1310nm上行与1490nm下行波长的技术原因,从波分复用原理、器件成本、传输效率等维度阐述波长选择策略,并分析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技术实现方案。...

波长差异的技术背景

广电宽带系统采用单纤双向传输技术,通过波分复用(WDM)实现上下行信号分离。下行方向通常使用1490nm波长承载数据,而上行方向则采用1310nm波长。这种设计源于光器件的物理特性:1310nm窗口的光纤衰减较低,适合用户端设备(ONU)的短距上行传输;1490nm窗口更适用于局端设备(OLT)的长距下行广播。

广电宽带上下行波长为何不同?如何选择?

表1:典型波长参数对比
方向 波长范围 中心波长
下行 1480-1500nm 1490nm
上行 1290-1330nm 1310nm

波长选择的三大原则

广电系统在设计波长方案时遵循以下核心准则:

  1. 技术成熟度优先:选择已有成熟产业链支持的波长组合,降低光模块成本
  2. 传输效率最大化:利用低衰减窗口提升传输距离,1490nm波长在标准单模光纤中的衰减约为0.25dB/km
  3. 信号干扰最小化:通过合理波长间隔避免信道串扰,典型间隔设计>80nm

广电宽带的技术实现

系统采用GPON架构实现波长分配,关键组件包括:

  • OLT侧:配备1490nm DFB激光器,输出功率+2~+7dBm
  • ONU侧:采用1310nm FP激光器,输出功率0~+5dBm
  • 分光器:1:64分光比下支持20km传输

这种设计使单纤可同时传输双向数据,上行方向采用TDMA机制避免信号冲突。

实际应用场景分析

在视频直播场景中,上行1310nm波长需承载多路4K码流,要求光模块具备>2.5Gbps突发接收能力。点播业务则依赖下行1490nm波长传输50Mbps/路的HDR内容,通过FEC技术保证误码率<1E-9。

广电宽带的波长选择是技术演进与市场需求平衡的结果。1310/1490nm组合在保证传输质量的通过成熟的产业链降低了部署成本。未来随着10G-PON的普及,下行波长可能向1577nm扩展以支持更高速率。

声明:文章不代表云主机测评网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