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共享机制不完善
中国广电虽与中国移动签署共建共享协议,但实际共享程度存在差异。移动仅向广电开放部分4G基站资源,且未包含室内分布系统。当用户进入移动未共享基站的区域时,广电网络可能直接断连,导致请求需重新路由至其他基站,增加传输延迟。
共享协议具体表现为:
- 5G网络全量共享移动700MHz基站
- 4G网络仅共享部分室外基站,且同一区域多频段时仅开放单一频段
2. 网络优化能力不足
广电缺乏移动通信网络运维经验,其基站参数调整、信号切换等关键操作依赖移动代维团队。实际测试数据显示,广电用户从5G切换到4G网络时的平均时延达120ms,比移动用户高出30%。
主要技术短板包括:
- 未建立独立网优团队
- 故障响应时间超过行业平均标准4小时
- 缺乏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系统
3. 频谱与基站覆盖矛盾
广电主力的700MHz频段虽具备强穿透性,但基站密度仅为移动2.6GHz频段基站的1/3。在用户密集区域,单基站承载设备数超过设计容量50%时,网络延迟将呈指数级增长。
频段 | 单基站覆盖半径 | 典型时延 |
---|---|---|
700MHz | 1.2km | 28ms |
2.6GHz | 0.5km | 18ms |
4. 资源分配与优先级策略
移动在共享基站中实施QoS分级机制,优先保障自有用户带宽。压力测试显示,当基站负载达到80%时,广电用户的平均丢包率升至12%,而移动用户仅4%。
具体表现为:
- 视频流媒体业务优先级低于移动用户
- 基站资源池划分比例固定为7:3(移动:广电)
广电网络延迟问题源于共享机制缺陷与技术能力不足的双重制约。要改善现状,需建立独立的网络运维体系,并推动更平等的资源共享协议。短期可通过增加700MHz基站密度缓解覆盖问题,长期则需突破对移动的技术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