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经同意的服务开通与扣费争议
广东广电网络多次被投诉在用户未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开通增值业务。例如,通过短信诱导老年人误触办理收费项目,或在未验证用户身份时自动解锁童锁功能,导致每月额外扣费高达数百元。更有用户反映未接听推销电话却被默认办理提速套餐,扣费后需自行申诉退款。
二、套餐升级的强制手段
广电宽带以线路维护为名,通过以下方式强迫用户升级套餐:
- 故意断网后拒绝修复原有线路,仅提供光纤升级方案
- 隐瞒升级后的隐性消费,如收取机顶盒更换费实则用于电话卡开卡
- 电话推销中模糊关键条款,以“默认同意”方式绑定用户
三、协议条款不透明与隐藏限制
争议焦点集中于合同履行的不对等性:
- 用户注销时方被告知存在36个月强制履约期,且协议无本人签名
- 收费项目未在办理时明示,事后查询方知存在隐性消费
- 二次实名认证规则未提前告知,导致账户异常后单方面拉黑用户
四、用户维权困境与服务缺陷
投诉处理流程暴露系统性服务缺陷:客服推诿称“升级后再取消即可”,维修人员承认内部预谋断网逼单,退款协商时仅承诺部分金额返还。技术部门将网络卡顿归咎于用户设备,却无法解释高峰时段服务质量骤降的问题。
广东广电宽带频现收费争议的核心,在于其商业模式过度依赖诱导性消费与强制性升级。从用户协议漏洞到服务流程缺陷,反映出企业将经营风险转嫁给消费者的倾向。此类争议的持续发酵,亟需第三方监管介入与服务标准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