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务响应效率低下
用户报修后普遍面临工单派发延迟,例如有消费者在2024年12月28日提交宽带故障申请后,客服虽承诺48小时内处理,但四天内未安排维修人员上门。类似案例在2014年株洲广电宽带故障处理中,用户等待超过10天仍未得到有效反馈。
- 2025年1月10日:用户要求注销账户,工单被虚假标注为“协商解决”
- 2024年11月29日:流量卡投诉因未获企业响应被平台自动关闭
二、技术处理能力不足
维修人员多次上门仍无法定位故障根源,存在将问题简单归咎于用户设备的倾向。如2024年12月案例显示,技术人员两次检查均判定“路由器故障”,但更换设备后网络仍频繁掉线。类似情况在2024年10月的套餐升级投诉中,用户设备被反复检测却未解决网速问题。
三、内部协调机制缺失
客服部门与地方营业厅存在明显权责分离,表现为:
- 客服仅有监管权限,无法直接处理地方业务
- 跨部门工单流转平均耗时超过72小时
- 线下网点对总部承诺的套餐变更拒不执行
四、用户权益保障薄弱
2025年3月流量卡投诉案例显示,客服承诺回电但未履行,该行为违反《电信服务规范》第十一条。在退款处理方面,有用户2025年1月要求退还卡内余额,但被要求继续使用两个月后才可办理。
服务体系碎片化、技术支撑不到位、监管反馈机制失效三大症结,导致常德广电宽带客服长期陷入“投诉-拖延-再投诉”的恶性循环。建议参照2019年广州案例,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同时加强省级广电对地方网点的垂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