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薄弱
宁波广电宽带存在线路老化、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部分区域仍采用铜缆传输,导致信号衰减严重。其基站密度仅为三大运营商的60%,且700MHz低频段难以支撑高速数据传输。用户反映在桥头胡等区域,网络中断后需多次报修才能解决。
高峰期资源挤占
共享网络架构在晚高峰(20:00-23:00)时段存在明显瓶颈,实测带宽降幅达60%。主要表现包括:
- 动态IP分配机制造成连接不稳定
- 流媒体服务优先级设置不合理
- QoS策略未有效执行
用户终端隐患
约35%的故障源自用户侧设备,常见问题包括:
- 老式机顶盒兼容性差
- 双频路由器配置错误
- 未及时更新固件版本
部分用户误将光猫置于弱电箱内,加剧信号衰减。
运维服务滞后
维修响应周期平均超过48小时,服务协议存在争议条款。典型案例显示:
故障类型 | 平均修复时间 |
---|---|
线路故障 | 54小时 |
设备更换 | 72小时 |
用户协议中的36个月绑定条款引发多起投诉纠纷。
宁波广电宽带需在骨干网扩容、动态资源调度、终端设备标准化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建议用户优先选择支持700MHz频段的终端设备,并在签约前仔细确认服务协议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