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宣传的流量陷阱
中国广电从未推出过所谓的「19元永久套餐」,部分代理商通过夸大流量额度、虚构优惠期限等方式吸引消费者。例如双百套餐实际月租为29元,首年通过赠费活动才可能实现19元优惠。更有卖家将29元套餐虚标为19元,利用「永久低价」等话术误导消费者。
常见虚假宣传手段包括:
- 定向流量包装为通用流量
- 限时优惠伪装成永久套餐
- 模糊合约期与违约金条款
二、隐藏费用与合约限制
多数低价套餐需首充50-100元激活优惠,话费分10个月返还,中途停机将导致剩余金额作废。消费者还面临:
- 默认开通视频彩铃等增值服务
- 合约期内销户需支付违约金
- 异地号码无法本地注销
部分套餐实际费用比宣传高出50%-100%,包含激活费、预存话费等附加成本。
三、设备与网络适配难题
广电700MHz频段要求导致2023年前上市机型普遍不兼容,包括苹果12以下机型及部分安卓设备。网络覆盖依赖移动基站,信号盲区网速骤降明显,4G环境下体验较差。
实测数据显示:
- 5G环境下平均网速13-19MB/s
- 同等使用场景流量消耗多出38%
- 4G信号区网页加载失败率超60%
四、用户真实案例警示
浙江用户办理38元套餐后发现流量冗余严重,实际性价比低于移动18元套餐。武汉用户因设备不兼容导致SIM卡报废,维权耗时两个月。更有诈骗团伙利用192号段实施电信诈骗,凸显号码管理漏洞。
五、理性消费建议
建议消费者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套餐细则,重点核查:
- 合约期与违约金比例
- 设备兼容性清单
- 基站覆盖查询方法
优先选择可自主注销的套餐,激活时要求快递员现场演示增值服务取消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