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证机制:
MD5认证:通过TCP连接的MD5认证机制可以降低BGP协议受到攻击的风险,但MD5存在安全漏洞,因此建议使用更安全的加密算法。
Keychain认证:通过多个密钥和密钥生命周期管理,增强BGP防攻击性。
TCP-AO认证:确保TCP会话和数据交互过程中的报文完整性,防止重放攻击。
SSL/TLS认证:通过加密BGP协议报文,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2. 路由验证与过滤:
RPKI(资源公钥基础设施) :通过验证路由源AS或发布者的合法性,确保BGP的安全性。
ROA(路由前缀授权) :检测路径泄漏,确保路由通告合法。
GTSM(全局TTL检测) :通过检测IP报文头中的TTL值,防止攻击。
3. 防御措施:
流量控制与监控:使用白名单和CP-CAR(基于流量控制的速率限制)来限制报文速率,防止DOS攻击。
多路径冗余与监控告警:采用多路径冗余和监控告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应对异常情况。
多视角域控制验证(multiVA) :通过增加多个视角来提高抗劫持能力,例如在不同公共云中增加两个附加视角可将抗劫持能力提升至超过99%。
4. 硬件与软件防护:
DDoS防护与防火墙:提供多层次安全防护机制,包括DDoS防护、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有效抵御网络攻击。
系统更新与补丁管理:确保服务器采用最新系统,并打上安全补丁,删除未使用的服务和端口。
5. 其他安全方案:
SE-BGP(security enhanced BGP) :采用分布式认证中心的新信任模型,减少证书规模,提高可扩展性。
BGPsec:通过数字签名验证每个AS的签名,确保宣告路径的可靠性。
6. 高防BGP服务器的选择:
选择具备高防能力的BGP服务器,评估其防护能力、流量清洗能力和多重防护策略。
确保服务商符合行业安全标准,提供技术支持和SLA保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BGP服务器的安全性,保障网络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机密性,抵御各种网络攻击和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