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御能力范围条款
协议中需明确标注防御类型(如DDoS、CC攻击)及具体防御阈值,例如单节点500G流量清洗能力或每秒200万次CC请求拦截。同时应包含攻击检测响应时间(如5分钟内启动流量清洗)、防御覆盖层级(网络层/应用层)等技术参数,避免模糊描述导致防护失效。
二、安全措施实施条款
关键安全条款应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 数据加密标准(如TLS 1.3协议)与密钥管理机制
- 防火墙规则更新频率(至少每周自动更新策略)
- 异地备份方案(包括RPO/RTO指标)
- 物理机房安防等级(生物识别访问控制等)
三、服务响应机制条款
需明确标注SLA服务等级协议,包括:
- 技术支持响应时间(如5分钟电话响应)
- 故障恢复时间承诺(网络中断≤15分钟)
- 攻击事件报告机制(每小时态势简报)
四、责任划分与赔偿条款
协议应区分双方责任边界,特别约定因防护失效导致的业务损失计算方式(如按停机时间折算服务费)。同时需包含服务降级补偿方案(如防御未达标准时带宽免费扩容)。
完整的防护条款应覆盖攻击防御、数据安全、服务响应、责任认定四大维度,建议通过第三方技术审计验证服务商承诺能力,并注意协议中隐藏的流量计费规则与防御范围除外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