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配置规范
服务器核心配置需遵循硬件与软件协同原则:
- 硬件选型:采用2:1内存/CPU核数配比,如8核CPU配置16GB内存,SSD存储优先考虑NVMe协议型号
- 操作系统:推荐CentOS 8或Ubuntu 22.04 LTS,默认开启SELinux安全模块
- 网络拓扑:双万兆网卡绑定实现链路聚合,IPv6地址采用SLAAC自动配置方案
二、性能调优策略
通过三级优化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 内核参数调优:调整
vm.swappiness=10
和net.ipv4.tcp_tw_reuse=1
优化内存与网络栈 - 资源分配策略:Java应用配置
-Xms
与-Xmx
比为1:2,Tomcat线程池设置最大连接数不超过(CPU核心数*200) - 存储层优化:XFS文件系统搭配
noatime
挂载参数,数据库采用RAID10阵列配置
三、部署应用优化实践
典型应用场景配置示例:
- 连接池:Nginx worker进程数=CPU核心数,keepalive_timeout设为15s
- 缓存机制:Redis实例分配独立NUMA节点,禁用透明大页(THP)
- 数据库:MySQL InnoDB缓冲池设为物理内存的70%,日志文件与数据文件分离存储
四、监控与维护指南
建立三级监控体系保障服务稳定性:
- 实时监控:Prometheus+Granfana采集CPU/内存/磁盘IO核心指标
- 日志分析:ELK栈实现错误日志自动归类与告警
- 健康检查:每周执行
smartctl
检测磁盘健康状态,每季度更新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