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火墙基础配置规范
服务器托管环境下,防火墙的初始配置应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建议禁用默认管理员账户,创建独立权限账户并启用多因素认证。端口管理中需完成以下操作:
- 关闭135-139/445等高风险端口
- 修改远程桌面默认3389端口为自定义端口
- 仅开放Web服务(80/443)、数据库(如3306)等业务必需端口
同时需配置防火墙状态监测机制,通过系统日志实时追踪连接状态,建议每周生成流量基线报告。
二、高级安全策略设计
基于业务场景的精细化策略应包含四维控制矩阵:
- 源地址限制:办公区IP段访问权限分级管理
- 时间策略:核心业务系统设置运维时间窗口
- 协议过滤:阻断非常用协议(TELNET/TFTP)
- 应用识别:限制P2P/流媒体等非业务流量
对于云托管环境,建议启用自适应安全组策略,动态调整规则应对DDoS攻击。生产区与测试区实施VLAN隔离,通过子接口划分安全域。
三、防御部署管理实践
构建分层防御体系需包含以下组件:
- 网络层:部署IPS与WAF联动机制
- 主机层:启用HIDS进行异常进程检测
- 数据层:配置数据库防火墙审计SQL注入
建议每月执行漏洞扫描与渗透测试,重点关注0day漏洞修复进度。对于Web服务器,应设置CC攻击防护规则,限制单个IP并发连接数。
四、策略维护与优化
建立策略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包含:
- 季度策略评审会议
- 自动化规则冲突检测
- 失效规则归档系统
通过SIEM平台聚合防火墙日志,设置关键告警阈值。建议每半年进行策略模拟演练,验证灾难恢复流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