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IDC算力中心发展现状
广东省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已形成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数据中心集群。截至2025年,全省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超80万架,智能算力占比提升至35%,其中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已建成国内首个超大规模液冷集群,单机柜功率密度达30kW以上。
当前发展呈现三大特征:
- 东西协同布局:依托”东数西算”工程,在韶关建成粤港澳枢纽集群,PUE值控制在1.25以下
- 技术迭代加速:采用浸没式液冷、高压直流等新技术,能耗成本降低40%
- 应用场景深化:智算中心在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200+行业解决方案
二、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的实践路径
绿色算力体系建设成为转型核心抓手,具体实施路径包括:
- 政策引导:通过《关于加强数据中心布局建设的意见》明确2025年全省数据中心PUE≤1.35的硬性指标,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机制
- 技术创新:推广智能算力调度系统,实现跨区域算力资源动态调配效率提升60%
- 区域协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区”双循环体系,西部集群承接冷数据存储,东部聚焦实时计算
项目 | PUE值 | 绿电占比 |
---|---|---|
广州人工智能中心 | 1.18 | 45% |
韶关枢纽集群 | 1.22 | 60% |
深圳智算基地 | 1.28 | 30% |
三、关键挑战与对策建议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区域算力供需失衡、低碳技术成本过高、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等。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建立全省统一的算力交易平台,推动闲置算力资源利用率提升至85%以上
- 加大液冷技术研发补贴,对PUE≤1.3的数据中心给予税收优惠
- 制定智算中心建设地方标准,明确能效等级与碳排放核算方法
四、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到2027年,广东将形成300EFLOPS的智能算力供给能力,绿色算力占比突破50%,构建起”算力生产-传输-消纳”全链条闭环体系。通过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的融合创新,有望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研发等领域实现算力效率的指数级提升。
广东正通过IDC算力中心的集约化布局与绿色技术创新,探索数字经济低碳发展的新模式。这种”技术驱动+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三维路径,为全国数字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