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04:53:04
574

全球服务器简写对照:核心代码、区域标识与命名规则解析

摘要
目录 1. 核心代码规范 2. 区域标识体系 3. 跨平台命名规则 一、核心代码规范 服务器核心代码通常包含品牌标识、硬件形态和代际信息,主要构成要素包括: 品牌前缀:Dell的PowerEdge系列使用"PE"标识,HPE ProLiant系列使用"DL/ML"区分形态 形态代码:R表示机架式(Rack),T代表塔式…...

一、核心代码规范

服务器核心代码通常包含品牌标识、硬件形态和代际信息,主要构成要素包括:

  • 品牌前缀:Dell的PowerEdge系列使用”PE”标识,HPE ProLiant系列使用”DL/ML”区分形态
  • 形态代码:R表示机架式(Rack),T代表塔式(Tower),B用于刀片服务器(Blade)
  • 代际编号:Dell R750中的”50″表示第15代平台,HPE Gen10使用两位数编码

典型示例中,Dell PowerEdge R750xa的完整代码解析为:R=机架式,7=7系列,5=第15代,0=Intel平台,x=扩展型号,a=增强特性

二、区域标识体系

国际通用的区域标识采用ISO 3166标准,结合云服务商扩展规则形成三级编码体系:

表1:区域标识对照示例
地区 标准缩写 扩展编码
北美东部 US-E aws:use1
亚太东南 AP-SE azure:southeastasia
欧洲西部 EU-W gcp:europe-west4

混合云场景中,区域代码需包含数据中心标识,如CN-HZ1-AZ2表示中国杭州1区可用域2

三、跨平台命名规则

主流的命名规则包含以下要素,按优先级排序:

  1. 地理位置代码(国家/地区-城市)
  2. 数据中心编号(字母+数字组合)
  3. 机架位置标识(行-列-高度)
  4. 服务类型后缀(DB/WEB/APP)

典型命名案例JP-TKY3-RACK17-NODE05-DB解析为:日本东京3区,17号机架第5节点数据库服务器。该规则支持自动化运维系统快速定位物理设备

全球服务器标识体系通过标准化的代码结构实现跨平台管理,核心代码反映硬件特性,区域标识确保地理定位,命名规则支持自动化运维。随着混合云架构普及,标识体系正朝着包含多云服务商代码的方向演进

声明:文章不代表云主机测评网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