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惠期限的文字游戏
运营商常将「长期有效」拆解为多层嵌套条款:
- 主套餐标注长期有效,但包含的子产品(如流量包)有效期仅1年
- 合约期结束后自动续约≠维持原资费,可能调整至标准资费
- 返费活动需保持特定状态(如无欠费停机)才能持续生效
二、自动续费陷阱
默认开启的增值服务包含多重绑定:
- 合约期内强制绑定视频会员等增值业务
- 套餐变更需先取消所有增值服务
- 首充优惠与自动续费绑定,中途取消将扣除赠金
三、流量使用限制
流量构成存在三重隐性门槛:
- 通用流量与定向流量比例失衡(如200G中180G为定向)
- 限速阈值隐蔽(达量降速至128kbps)
- 热点共享功能额外收费(超出3台设备需付费)
四、违约金条款
提前解约需承担复合型费用:
- 按剩余合约期折算赔偿金(月租×剩余月份×50%)
- 回收历史赠金(如充值赠送的240元需全额退还)
- 设备解绑费(光猫、路由器等设备强制回收)
长期流量卡的核心风险在于条款的嵌套设计,消费者应重点关注协议中的「有效期分层」「自动续约条件」「违约金计算方式」三项内容。建议办理时要求打印《业务受理单》并逐项核对系统录入内容,避免口头承诺与书面协议不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