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老年卡三大风险隐患
近期多地出现针对老年群体的新型电信诈骗手段,诈骗分子通过运营商渠道获取老年用户信息,利用特殊资费套餐作为诱饵实施犯罪。主要风险表现为:
- 虚假客服诈骗:冒充运营商工作人员,以”套餐升级””优惠续约”为由索取验证码
- 隐形收费陷阱:捆绑第三方付费服务,通过小额连续扣费蚕食养老钱
- 恶意软件植入:借办理电子老年卡名义,诱导安装远程控制APP
四重防诈技巧指南
根据公安机关披露案例与反诈专家建议,老年群体可通过以下方式筑牢防护网:
- 设置通讯白名单,非通讯录号码自动拦截
- 开通运营商防骚扰服务,过滤境外及虚拟号段来电
- 绑定支付账户使用Ⅱ类银行卡,单日限额不超过5000元
- 定期登录掌上营业厅核查增值业务订购情况
家庭成员应协助老人完成智能手机安全设置,包括关闭应用商店自动安装权限、开启应用锁功能等。社区银行建议老年用户每月10日设为”对账日”,通过短信账单核对资金流向。
应急处理三步法
当遭遇可疑情况时,应立即执行:
- 挂断通话并拨打110或96110反诈专线
- 通过银行APP紧急冻结账户(操作路径:安全中心→快速挂失)
- 保留通话录音、短信截图等电子证据
各地公安机关已开通老年人受骗绿色通道,提供72小时资金追查服务。建议子女为父母手机预存辖区派出所快速联络方式。
防范电信诈骗需构建技术防护、家庭监护、社会预警三重防线。老年人应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陌生来电、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透露验证密码。通过政企合作的反诈体系,切实守护好养老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