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藏的自动续费条款
部分电信流量叠加包在购买时默认开启自动续费功能,用户若未仔细阅读冗长的协议条款,极易忽略该设置。这些条款通常以浅色小字隐藏在“下一步”按钮附近,用户点击确认后即默认接受长期合约。更有案例显示,用户在取消叠加包时需支付高额违约金,金额按已使用月份累计计算。
二、超出流量后的高额扣费
流量叠加包常见两大扣费陷阱:
- 超出套餐流量后自动切换高价计费模式,1元/800MB的日租包看似优惠,实际每月叠加费用可达30元以上
- 限速不限量套餐仍会收取超额费用,部分用户误以为网速降低即停止计费,实则继续按MB扣费
三、合约期限制与违约金陷阱
优惠流量包常附带6-12个月合约期,运营商通过以下方式增加用户解约成本:
- 违约金按剩余合约月份全额计算,而非实际损失
- 解约后永久丧失原套餐资格,限制用户选择更优惠方案
- 宽带等关联业务绑定限制,导致注销服务时需支付多重费用
四、优惠活动的捆绑条款
免费流量赠送活动往往暗含限制性条款:
- 要求用户保持现有套餐资费不得降级
- 禁止办理携号转网、过户等常规业务
- 通过验证码确认方式规避书面协议,剥夺消费者举证权利
用户点击优惠广告 → 跳转协议确认页(停留3秒自动同意) → 绑定支付宝/微信免密支付 → 次月自动续费且无短信提醒
电信流量叠加包的自动扣费陷阱多集中于信息不透明与格式条款滥用,建议消费者办理前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套餐细则,定期检查通信账单,发现异常扣费应及时通过工信部渠道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