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宣传与实际不符
电信梦新卡以“19元月租+130G流量”作为主要卖点吸引消费者,但用户激活后发现实际套餐内容与宣传存在显著差异。部分案例显示,运营商未明确标注流量使用限制条款,且存在定向流量与通用流量的混淆说明。
- 模糊流量类型:将定向流量包装为通用流量
- 隐藏资费有效期:未告知优惠价格的时限性
二、月租上涨陷阱
低价套餐往往在用户使用数月后自动升级资费标准。有消费者反映,原本19元的套餐在未提前告知的情况下,次年开始按29元/月扣费。这种自动续约机制常以“优惠期结束”为由单方面调整资费。
三、附加业务隐性扣费
运营商办理套餐时默认开通多项增值服务,包括:
- 云存储服务(10元/月)
- 路由器租赁费(20元/月)
- 魔盘功能费(15元/月)
这些费用在签约时未明确告知,且取消时需前往线下营业厅办理,设置人为障碍。
四、合同签署风险
上门服务人员提供的合同存在以下问题:
- 签约主体与工牌信息不符
- 缺乏企业公章认证
- 未标注第三方合作机构名称
消费者在不知情情况下可能与代理商签约,导致后续维权困难。
电信套餐优惠活动普遍存在价格误导、自动续费陷阱、附加业务捆绑等问题。建议消费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套餐细则,保留合同原件,并定期核查消费账单。遭遇欺诈行为时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主张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