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个人信息保护:筑牢第一道防火墙
电信诈骗往往以获取个人信息为突破口,需重点保护三类核心数据:①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身份标识信息;②银行卡号、网银密码等账户凭证;③短信验证码、动态口令等交易验证要素。建议设置差异化密码组合(如数字+符号+大小写字母),避免所有账户使用同一密码。对要求提供身份证照片的线上服务,可通过添加水印注明使用用途,防止信息被二次利用。
二、验证身份与交易安全:切断诈骗实施路径
面对可疑来电或交易请求时,需执行双重验证流程:
- 身份核验:要求对方提供工号并主动拨打官方客服确认
- 交易确认:通过银行官方APP查看交易详情,拒绝点击短信链接
建议启用支付宝/微信的「延迟到账」功能,设置转账冷静期为2-24小时,发现异常可及时撤回。
三、主动拦截风险:构建账户安全屏障
通过技术手段建立防御体系:
- 开通账户变动短信提醒,设置单日转账限额
- 为银行卡绑定手机号开启「SIM卡锁」,防止补卡攻击
- 定期登录网银查看「设备登录记录」,发现异常立即挂失
防范电信扣费陷阱需形成「事前预防-事中阻断-事后追溯」的全链条防护,重点把握密码分级管理、交易二次验证、账户动态监控三大核心策略。建议每季度更新支付密码,每年核查个人征信报告,通过持续的安全习惯养成守护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