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 16:03:20
783

公安断卡行动下,如何防范电信诈骗新陷阱?

摘要
本文系统梳理了公安断卡行动的核心目标与新型电信诈骗陷阱的识别方法,提出“三不原则”等实用防范策略,并介绍技术手段排查风险、强化法律责任的综合应对方案,为公众提供反诈行动指南。...

一、断卡行动背景与目标

自2020年“断卡行动”实施以来,公安机关通过打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的黑色产业链,已切断大量电信网络诈骗的作案工具。该行动旨在通过源头治理,减少“实名不实人”的卡类流通,遏制诈骗分子利用他人身份信息实施犯罪的漏洞。

公安断卡行动下,如何防范电信诈骗新陷阱?

二、识别新型诈骗陷阱

当前诈骗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需警惕以下新陷阱:

  • 街头信息收集陷阱:以赠送礼品为诱饵,骗取个人信息用于非法注册公司或银行卡;
  • 虚假客服退款:冒充电商平台以“双十一”“退货”等名义诱导用户登录钓鱼网站;
  • 银行卡收购骗局:以高额回报诱导出售个人银行卡,实际用于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

三、实用防范措施

个人防范需遵循“三不原则”:

  1. 不轻信:对陌生电话、短信中涉及资金操作的内容保持警惕,挂断后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2. 不透露:不向他人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尤其警惕“安全账户”等话术;
  3. 不转账:任何要求向陌生账户汇款的行为均需当面或视频确认身份。

四、技术手段助力反诈

公众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主动排查风险:

  • 使用“天眼查”或市场监管部门查询名下是否被冒用注册公司;
  • 持身份证至三大运营商营业厅核查名下异常手机卡;
  • 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平台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发现异常贷款记录及时报警。

五、提升法律意识与责任

非法买卖银行卡可能导致承担洗钱、诈骗等连带刑事责任,且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公众应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断卡行动,发现可疑交易线索可通过110或反诈专线96110举报。

在公安断卡行动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公众需通过增强防范意识、掌握技术工具、履行法律义务形成反诈合力,共同筑牢电信网络安全防线。

声明:文章不代表云主机测评网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