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诱导消费
不法商家通过夸张的广告话术吸引消费者,常见手法包括:
- 宣称”无限流量”却设置隐形上限,超出后网速骤降
- 混淆定向流量与通用流量概念,实际可用流量严重缩水
- 利用9元/19元等超低价套餐诱导办理,实际附加各类隐藏费用
隐形费用层层叠加
用户激活使用后可能遭遇多重收费陷阱:
- 强制捆绑最低消费套餐,月租费远高于宣传价格
- 收取高额”开卡费””服务费”等非官方费用
- 流量超额计费标准不透明,单日流量包自动续订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非正规渠道办理可能引发数据安全问题:
- 要求过度收集身份证照片、银行卡信息等敏感数据
- 物联卡违规转售导致用户信息流入黑市
- 钓鱼网站伪装运营商页面窃取账户密码
合约期限速陷阱
长期绑定合约带来持续经济损失:
- 2年起签的低价合约,次月起恢复原价
- 违约金高达月租费10倍,限制携号转网
- 靓号协议绑定终身消费额度
防范建议
消费者应通过以下措施规避风险:
- 通过运营商官方APP验证套餐真实性
- 确认三码(ICCID/PUK/服务密码)齐全
- 优先选择支持线上注销的短期套餐
- 拒绝预存话费、高额押金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