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月流量按天折算
电信套餐首月激活时,通常采用按当月剩余天数折算流量的计费规则。例如宣传的155GB通用流量,在激活时可能根据剩余天数计算为154.52GB,这种差异主要源于运营商对首月套餐的折算计费方式。
二、隐藏条款限制
套餐协议中常包含三类限制性条款:
- 流量分类限制:将总流量拆分为通用/定向/区域等类型
- 限速阈值:达到指定用量后强制降速或断网
- 合约绑定:隐藏最低消费期限或违约金条款
三、虚假宣传误导
部分代理商在宣传页面中刻意模糊关键信息,例如将店铺返费标注为运营商返费,或夸大流量总量。有用户发现宣传的”长期套餐”实际仅有24个月有效周期,后续流量大幅缩减。
四、流量到账延迟
运营商优惠活动存在系统延迟问题,包括:
- 首充返现需次日生效
- 叠加流量包需人工审核
- 定向流量需手动激活
流量差异主要由运营商计费规则、代理商不规范宣传、系统延迟三方面造成。建议用户激活后立即核查协议细则,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查询实时流量数据,并保存宣传页面作为维权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