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分标准争议:为何6分被归为「不满意」?
中国电信的满意度评分系统将1-6分统一划分为「不满意」等级,这一标准在多个用户投诉案例中引发争议。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该评分机制将7-8分定义为「满意」,9-10分则为「超出预期」,而6分及以下直接归类为负面评价。这种分级方式与用户对常规评分体系(如60分及格制)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导致部分用户误判评分结果。
二、机制设计缺陷:系统逻辑与用户认知的冲突
电信评价系统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 强制评分设计:用户投诉时必须选择10分才能完成流程,否则无法提交评价
- 诱导性评价:通过话费补贴承诺引导用户打10分,削弱评分真实性
- 技术漏洞:用户实际输入6分时,系统可能因菜单信息跳转导致误判
三、用户反馈与投诉:真实案例揭示的共性问题
2024-2025年间的典型案例显示:
- 用户因套餐费用突增投诉时,评分系统未记录真实评价意愿
- 新办流量卡用户遭遇系统误判封停,影响正常服务评价
- 营业厅服务态度差导致用户无法完成解封操作,评分流程受阻
四、改进方向:如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建议优化路径包括:
- 调整评分分级:采用更符合大众认知的10分制分段标准
- 增加透明度:公示评价计算规则与数据应用场景
- 完善技术验证:建立评分二次确认机制,防止误操作
- 强化服务监管:将用户评价与套餐变更权限解绑
中国电信6分评价自动归为不满意的现象,本质是评分机制设计缺陷与企业服务理念的冲突。需通过标准化评分规则、优化系统交互、建立用户反馈闭环等综合措施,重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