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0元购机”模式解析及争议焦点
(基于2025年3月当前信息综合整理)
一、业务模式定义
中国电信“0元购机”属于合约机业务中的“存费送机”模式。用户通过预存话费或承诺最低消费套餐,以分期还款形式抵扣手机费用。根据合约条款,若用户完成合约期内的消费要求(如3年),手机可视为“0元”获取。
二、争议核心问题
1. 诱导消费与隐瞒条款
部分营业员以“免费送手机”“免费升级宽带”吸引老年用户,但未明确告知需绑定分期贷款(如“橙分期”服务)。
用户实际需支付现金(如案例中1500元)及预授权冻结额度(如2159元),并承担高额月租套餐(如129元/月)和隐性费用(如宽带安装费600元)。
2. 分期还款风险
用户需按月偿还分期款项(如59.97元/月),若因欠费导致停机,可能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案例显示,部分用户总还款金额远超手机实际价值(如总费用7920元对应千元手机)。
3. 目标群体争议
老年人因信息辨别能力较弱,成为主要受害群体。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未充分告知、利用“刷脸认证”快速签约等违规操作。
三、维权难点与行业现状
1. 运营商处理滞后
用户投诉后,电信通常以“退还部分话费”或“解除分期合约”处理,但难以满足全额现金退款诉求。
外包团队为追求提成(如开单奖励50元/单),加剧违规推广。
2. 监管与法律争议
工信部已要求规范适老化服务,但部分地方运营商未落实系统识别老年用户、人工专线服务等保护措施。
律师指出,隐瞒贷款合同性质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犯知情权、公平交易权。
四、消费者建议
1. 办理前需核实
明确合约期、月消费要求、违约金条款,警惕“预授权冻结”“橙分期”等金融绑定。
2. 维权路径
保留合同、缴费凭证,通过运营商客服(如私信“中国电信客服”)、工信部投诉平台维权。
3. 家庭协助
子女应定期协助老年人核查手机账单,防范套餐无故升级或增值服务扣费。
注:截至2025年3月,中国电信未就相关争议发布统一整改方案,建议用户谨慎参与此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