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宣传与真实条款的差异
电信运营商常以”办理宽带免费送手机”吸引用户,但实际需签订24-36个月合约,且强制要求绑定高消费套餐。例如某用户办理699元宽带套餐后,发现仍需单独购买手机,每月最低消费达119元。这种宣传方式模糊了”免费”的前提条件,存在误导性。
二、隐藏的三大消费陷阱
- 合约期限制:违约需支付手机折价款,部分案例违约金达千元
- 最低消费门槛:套餐外流量、通话费另计,实际月支出常超预算30%以上
- 隐性绑定服务:强制开通增值业务,如视频会员、云存储等
三、用户如何避免被套路
- 核实合约细则:重点关注违约金条款和套餐变更限制
- 计算总成本:对比单独购买手机+普通宽带的3年总支出
- 拒绝非必要绑定:要求关闭增值服务,保留书面协议
四、银川本地用户实际案例
2024年银川某用户办理”免费送手机”套餐后,发现宽带使用权限与手机话费挂钩,因工作变动导致手机欠费39元,宽带即被停用。解约时需补缴手机差价680元+违约金200元,总支出比单独购买同款手机高出42%。
电信宽带送手机的本质是预付费消费绑定,通过长期合约锁定用户消费。建议优先选择无合约套餐,单独购买终端设备,避免因套餐变更产生额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