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基础设施薄弱
石家庄电信在城区光纤覆盖方面虽取得进展,但突发性网络故障响应效率仍受诟病。2025年3月某次区域性网络中断事件中,维修人员到达现场耗时长达6小时,且仅通过自动短信推送维修进度,缺乏应急保障措施。此类情况反映出基础设施冗余设计不足,分级响应机制尚未完善。
二、套餐资费透明度不足
用户普遍反映新旧套餐并行时存在告知不充分问题。2025年4月有用户办理续约时,营业厅推荐的高价融合套餐未明确说明资费细节,需通过客服渠道二次核实。更严重的是,2024年12月曝出签约500M宽带实际仅提供200M服务,且补偿方案被指缺乏诚意。
三、用户端设备与维护误区
实际案例显示,用户常因设备问题导致网速不达标却归咎于运营商,主要误区包括:
- 未使用支持千兆的路由器或网线,如仍使用百兆网线导致200M宽带降速
- 无线桥接设置不当造成信号衰减,实测显示合理布线后网速可恢复90%
- 误将WiFi中文命名、老旧光猫视为网速瓶颈
四、投诉处理机制滞后
2024年11月fttr全屋覆盖用户投诉网速不达标后,运营商未予解决;2025年2月廊坊用户因上传流量异常遭限速,恢复诉求未获响应。数据显示,23%的投诉工单超过20天未处理,暴露出售后服务体系存在流程漏洞。
石家庄电信宽带问题根源在于技术升级与服务管理失衡。建议通过建立分级响应机制、规范套餐公示流程、加强用户设备检测指导、优化投诉处理时效等系统性改进,方能实现服务质量与用户感知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