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宽带”免费送手机号”背后的八大消费陷阱
套餐升级绑定陷阱
电信运营商常以”免费升级宽带”为诱饵,实际通过手机卡绑定强制变更套餐。杭州用户案例显示,300兆宽带升级导致年费套餐变月付,费用增幅超50%。此类操作存在三大特征:
- 维修人员冒充服务升级专员
- 隐瞒套餐变更法律效力
- 利用老年人信息盲区
隐性消费连环套
2024年用户投诉显示,设备赠送协议暗藏附加条件:
- 强制安装收费路由器
- 套餐外绑定增值服务
- 违约金条款设置陷阱
上海段阿姨遭遇的”反诈系统”诈骗案例更揭示,免费服务可能成为非法改号工具。
征信风险藏杀机
“橙分期”等金融工具滥用成新型风险源:
- 分期协议未明确告知用户
- 征信记录影响贷款审批
- 违约金计算规则不透明
2021年杭州用户因手机赠品导致宽带费用上涨,解约需支付450元违约金。
用户维权四重难
综合案例显示维权障碍包括:
- 电子协议举证困难
- 客服推诿责任
- 技术壁垒难逾越
- 维权成本过高
2024年用户取消设备需额外支付机顶盒费用,暴露合约解除机制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