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费提速背后的诈骗危机
近期多地出现冒充电信运营商以“免费升级宽带”为幌子的新型诈骗手段。诈骗分子通过伪造工作证件或虚拟号码联系用户,以提升网速、赠送设备等话术诱导上门安装改装设备。这些设备实则为VOIP语音网关,可将用户家庭网络变为诈骗电话中转站。
典型案例显示,诈骗者利用老年人对新技术不熟悉的特点,安装所谓“宽带提速黑匣子”后,导致用户电话线路被远程操控,成为电诈活动的跳板。此类案件在上海、浙江等地已造成多起财产损失事件。
二、套餐升级中的隐形消费陷阱
运营商促销活动中常见的消费陷阱包括:
- 口头承诺与合同条款不符,如宣称199元套餐实际扣费249元
- 免费设备附加维护费,FTTR设备每月收取50元隐性费用
- 绑定长期协议,魔盘等增值服务违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
案例 | 宣称费用 | 实际费用 |
---|---|---|
长沙FTTR升级 | 199元/月 | 249元/月 |
千兆路由器升级 | 免费 | 15元/月魔盘费 |
三、如何识别和防范风险
- 核实上门人员身份,要求出示加盖公章的工牌并与官方客服验证
- 仔细阅读合同细则,特别注意小字条款和服务期限
- 定期查询账单明细,发现异常扣费立即投诉
- 拒绝非必要设备安装,已安装设备定期检查线路连接
消费者可通过工信部申诉平台或拨打12315维权,保留聊天记录、签字单据等证据材料。
电信服务领域的消费陷阱呈现技术化、隐蔽化趋势。建议用户在办理业务时保持警惕,切勿轻信口头承诺,对于免费升级、设备赠送等营销话术应多方核实。监管部门需加强运营商业务合规审查,建立更透明的资费公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