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捆绑销售陷阱
电信“免费送卡”常通过强制绑定套餐实现隐性消费。用户办理宽带时被要求升级高价套餐,例如从29元套餐提升至89元套餐,年费用增幅达720元。部分案例中,用户发现主卡被擅自绑定副卡,每月额外产生32元费用,且取消时需支付违约金。
二、合约限制与违约金
免费赠送手机卡或设备常附带1-3年隐形合约,提前解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典型案例包括:
- 36个月合约期内销号需赔付480元违约金
- 宽带套餐擅自变更为融合套餐,导致年费上涨110元
- 禁止携号转网和资费降级,违约费用达100元/月
三、预存话费返还套路
以“预存100元得800元话费”为诱饵,实则设置返还障碍:
- 返还周期长达半年以上,期间强制在网
- 中途销号则预存费用不予退还
- 实际到账金额包含虚拟权益,非纯话费抵扣
四、信用购机骗局
通过金融产品捆绑消费,例如“橙分期”贷款协议:
- 承诺赠送手机却绑定3年期高额套餐(139元/月)
- 设备标价虚高,用户需用抵用券分期核销
- 优惠期结束后自动续订高价套餐
五、隐藏费用叠加
免费服务背后存在多项隐性收费:
- WiFi设备月租费50元,宣称免费实为长期扣费
- 天翼看家摄像头每月收取15元服务费
- 宽带调速费20元/月未提前告知
电信宽带“免费送卡”本质是通过合约限制、捆绑消费和隐藏收费构建的长期盈利模式。消费者需警惕“免费升级”“赠送设备”等话术,办理前务必核实合约条款,通过工信部渠道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