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霸王条款限制用户权益
深圳电信宽带用户普遍反映,在办理业务时被强制签订含有不平等条款的合约。具体表现为:强制绑定三年使用期限、单方面设置高额违约金、限制用户变更或取消服务。有消费者办理宽带时未被告知合约期限,取消时却被要求支付上千元违约金,该行为被法律人士指出违反《民法典》关于格式条款公平性的规定。
二、隐性收费与计费争议
收费体系不透明问题长期存在,主要投诉集中在以下方面:
- 停机后仍持续扣费:用户报停宽带后仍被连续扣费7年,涉及金额超2万元
- 设备退还陷阱:注销时要求归还未明确租赁关系的设备,否则扣除押金
- 套餐升级欺诈:通过模糊表述诱导用户升级套餐,事后追加绑定条款
三、服务质量与承诺不符
运营商承诺的带宽速度与实际体验存在显著差异,12兆宽带难以支撑基础视频会议。服务响应机制存在缺陷,维修人员常推诿责任,建议用户自费寻求第三方服务。资费公示不透明,官网套餐与实际办理存在价格歧视现象。
四、垄断经营阻碍用户选择
深圳部分小区存在宽带接入垄断现象,电信通过与物业签订排他协议阻止其他运营商进入。运营商利用基础设施优势,对不同小区实行差异化定价,城中村与商品房小区资费差达33%。
五、消费者维权困境与改进建议
维权过程中存在三大障碍:运营商拒不提供原始合同、投诉处理流程冗长、争议解决条款设置不合理。改进建议包括:建立全市统一资费公示平台、明确宽带服务国家标准、加强格式合同备案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