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费调整机制不透明
多名用户反映江西电信存在套餐资费”只能升不能降”的潜规则。十年网龄用户称合约到期后申请降档遭拒,资费从199元/月逐步攀升至239元/月,且未获任何折扣或赠品。另有用户办理设备升级时,业务员隐瞒光猫需绑定三年合约的事实,导致需支付1080元违约金。这种单方面资费调整机制缺乏透明度,严重侵害消费者选择权。
隐形收费项目频现
用户账单常出现未告知的附加费用,包括:
- 天翼云眼摄像头月租(27元)
- 来电名片服务费(10元/月)
- 设备存储空间月租(15元)
有用户办理79元套餐后,发现被强制绑定最低消费200元的条款,导致9个月多扣1089元。这类隐形收费多通过电子协议模糊处理,消费者难以察觉。
套餐合同存在陷阱
合同纠纷主要体现三个特征:
- 业务员代签”自愿”条款
- 违约金计算标准不合理(如千分之三比例赔付)
- 设备返还条款隐藏(需返还未签收的摄像头)
有用户办理宽带时被暗中开通36个月网贷分期,合约内容与口头承诺严重不符。
用户维权难度较大
维权过程中存在多重阻碍:
- 营业厅与客服互相推诿
- 发票开具流程复杂
- 设备验收标准模糊
- 违约金计算方式争议
有用户为取消业务往返营业厅6次,仍因摄像头返还问题未解决。
行业监管亟待加强
江西电信宽带资费争议的核心在于企业利益与用户权益失衡。从2024-2025年投诉案例可见,格式合同漏洞、服务告知缺失、收费项目隐蔽等问题持续存在。建议消费者办理业务时留存沟通记录,遇纠纷及时向工信部投诉,并推动建立运营商服务标准公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