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 14:11:55
371

免费升级宽带后,预留号码竟成诈骗热线?

摘要
近期多地出现以免费升级宽带为名的新型诈骗,犯罪团伙通过安装语音网关设备将居民固话变为诈骗热线。本文揭露犯罪技术手段,分析典型案例,并提供权威防范建议,帮助公众识别骗局,保护通信安全。...

骗局背景与新型犯罪模式

近期多地出现以免费升级宽带为名的诈骗新形态,犯罪团伙伪造电信工牌,通过虚拟号码联系居民声称提供设备升级服务。在安装所谓“宽带加速器”后,受害者的固定电话线路被植入语音网关设备,成为境外诈骗集团实施犯罪的通信中转站。

这类犯罪利用VOIP技术突破地域限制,诈骗分子可远程操控受害者家庭电话,以本地固话号码伪装身份实施精准诈骗。数据显示,单个被控制的电话线路平均每天可拨出200余通诈骗电话。

技术手段揭秘:语音网关成帮凶

犯罪实施包含三个技术环节:

  • 设备伪装:将语音网关伪装成路由器或机顶盒等常规设备
  • 线路劫持:通过电话线/网线双接入实现信号中继
  • 远程控制:利用动态IP分配规避追踪
典型作案设备连接示意图

典型案例与危害链条

上海段阿姨案例中,诈骗分子通过假冒的电信工单系统获得信任,上门安装设备后:

  1. 安装后12小时内拨打327通涉诈电话
  2. 导致3名受害人共计损失46万元
  3. 设备残留期间产生近万元国际通信费

福州陈女士遭遇更隐蔽的“二次诈骗”,其座机号码被用于冒充公检法机关,诱导受害者进行屏幕共享和转账操作。

三大核心防范策略

  • 身份核验:通过10000号回拨确认上门人员工号
  • 设备监管:拒绝非标准设备的安装要求
  • 异常报警:发现固话异常占线立即报修

中国电信专家特别提醒,正规宽带升级不会要求用户操作固话设备,所有服务确认均通过官方短信通道完成。

面对层出不穷的通信技术诈骗,用户需建立“免费服务=高风险”的防范意识。及时更新固话通信协议、定期检查家庭网络设备、配合运营商进行安全认证,才能有效阻断犯罪链条,守护家庭通信安全

声明:文章不代表云主机测评网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