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诈骗手法
诈骗分子常以“免费升级宽带”“赠送设备”等话术诱导用户办理高消费套餐。常见套路包括:
- 冒充运营商工作人员上门安装“反诈设备”,实则为VOIP语音网关设备
- 虚构“内部特权”优惠,隐瞒套餐实际资费标准
- 利用虚假投资平台实施二次诈骗,如诱导下载恶意APP获取银行信息
隐形费用陷阱
消费者在办理套餐时需警惕以下隐形收费:
- 设备月租费:摄像头、存储空间等附加服务费用
- 自动续费项目:未明确告知的增值业务费用
- 套餐降级限制:高消费套餐无法恢复原低价套餐
防范建议
为避免落入诈骗陷阱,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拦截可疑电话短信
- 办理业务时要求出示官方工单,并通过10000号核实
- 定期检查支付宝/微信的自动扣费项目
典型案例
- 受害者:陈大爷(安装虚假反诈设备)
- 损失:固话被封,涉案金额超700万元
消费者应提高对电信套餐的辨别能力,遇到“免费升级”“内部优惠”等话术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保留业务办理凭证,发现异常费用立即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