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合同中的隐藏限制
东阳电信宽带套餐常以“合约期”为由限制用户更换,但用户普遍反映签约时未获清晰告知。部分案例显示,业务员刻意淡化合约年限及违约金条款,导致用户在合同期内无法转网或降档。更有用户指出,电信无法提供已签署的纸质合同,仅以系统记录作为限制依据,涉嫌违反《民法典》对格式条款的规制。
二、业务策略与业绩压力
内部考核机制促使一线人员采用误导性营销手段:
- 承诺补贴话费、赠送设备等优惠吸引用户签订长期合约
- 利用用户签字后回收协议单的漏洞,事后添加附加条款
- 通过绑定宽带与手机套餐提高用户退出成本
三、系统设计与用户权益冲突
电信官方系统存在多重变更限制,包括:
- 套餐激活后禁止降级
- 设备未归还时锁定账户
- 违约金计算规则不透明
这些技术壁垒导致用户即使符合合同解除条件,仍需耗费大量时间通过投诉渠道解决问题。
套餐更换限制本质上是企业将经营风险转嫁给消费者的手段。用户可通过12315、工信部等渠道投诉,并注意留存业务员承诺证据。建议办理套餐时要求书面确认关键条款,避免过度依赖口头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