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即阻断攻击源
发现服务器异常时,需第一时间通过阿里云控制台切断网络连接,阻止黑客进一步入侵。具体操作包括:禁用公网IP、调整安全组规则仅允许管理端IP访问、停止非核心服务端口。若遭受DDoS攻击,应立即启用阿里云高防IP服务,将攻击流量引导至清洗中心。
二、收集攻击证据
网络隔离后需完成以下取证工作:
- 导出云监控日志和流量监控数据
- 保存系统登录记录及异常进程快照
- 记录被篡改文件的时间戳和内容变化
建议使用阿里云日志服务(SLS)进行日志聚合分析,通过时间线追溯攻击路径。
三、修复系统漏洞
完成攻击阻断后,应按优先级执行:
- 更新所有系统组件安全补丁
- 重置所有账户密码及API密钥
- 删除可疑用户和异常进程
- 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
建议使用阿里云基线检查功能自动修复高危漏洞。
四、强化安全防护
建立多层防御体系:
层级 | 措施 |
---|---|
网络层 | 启用DDoS高防+Web应用防火墙 |
主机层 | 部署云安全中心+入侵检测系统 |
应用层 |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双因素认证 |
五、应急响应流程
标准化响应流程应包含:
- 10分钟内启动应急预案
- 30分钟内完成攻击类型研判
- 2小时内提交初步分析报告
- 24小时内完成系统加固
建议通过阿里云安全管家服务获取7×24小时专家支持。
应对阿里云服务器攻击需建立「监测-阻断-取证-修复-加固」的闭环机制,结合平台安全产品与人工响应,定期开展攻防演练可提升整体防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