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P白名单的作用与原理
IP白名单通过限定特定IP地址或网段的访问权限,可有效阻止未授权访问和网络攻击。其核心原理是在安全组中创建入方向规则,仅允许指定IP对云服务器进行TCP/UDP协议通信。该机制适用于需要严格管控访问来源的场景,如数据库服务、管理后台等。
二、配置前的准备工作
- 登录阿里云控制台,进入ECS实例列表页面
- 确认目标实例的所属地域和网络类型(专有网络/经典网络)
- 准备需要授权的IP地址清单,建议使用CIDR格式(如192.168.1.1/32)
三、配置安全组规则步骤
通过安全组实现IP白名单的完整流程:
- 在实例详情页选择「安全组」选项卡,点击「配置规则」
- 选择「添加安全组规则」,协议类型建议选择「自定义TCP」
- 设置端口范围(单个端口可填80/80,范围端口填3306/3389)
- 在授权对象字段输入允许的IP地址段(多个IP用空格分隔)
- 优先级保持默认100,策略选择「允许」后保存规则
四、高级设置与注意事项
进阶配置建议:
- 同一VPC内ECS可通过「加载ECS私网IP」快速授权
- 生产环境建议创建独立安全组,避免修改默认安全组规则
- 需同时开放ICMP协议时,需单独添加ping响应规则
关键注意事项:
- 禁止设置0.0.0.0/0开放全量IP访问
- 修改安全组规则后需等待1-3分钟生效
- 跨账号访问需使用安全组ID授权
通过合理配置安全组IP白名单,可构建细粒度的网络访问控制体系。建议定期审计授权规则,结合云防火墙实现多层防护。对于混合云架构,需同时配置本地IDC的IP段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