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性能基准要求
云服务器的计算性能需满足多核处理器配置,推荐采用主频2.5GHz以上且支持超线程技术的CPU架构。对于通用计算场景,建议至少配置4核8线程的处理器,而人工智能训练等计算密集型任务应选择配备GPU加速的专用实例。
应用类型 | CPU核心数 | 内存容量 |
---|---|---|
Web服务 | 4核 | 8GB |
数据库 | 8核 | 16GB |
AI训练 | 16核+GPU | 64GB |
二、存储架构技术规范
存储系统需支持SSD与HDD混合部署方案,其中系统盘必须采用NVMe SSD保证IOPS不低于20000。数据存储应满足横向扩展能力,支持分布式文件系统并配备自动快照功能,建议配置RAID10冗余阵列确保数据可靠性。
三、网络传输性能标准
网络架构需实现万兆光纤互联,单实例至少提供5Gbps突发带宽。对于全球部署场景,应支持Anycast网络协议并配置智能路由优化,同时要求网络延迟低于50ms(同区域)和150ms(跨区域)。
四、安全防护机制设计
安全体系需包含五层防护机制:
- 网络层:VPC隔离与安全组策略
- 系统层:内核级入侵检测系统
- 数据层:AES-256全盘加密
- 应用层:Web应用防火墙(WAF)
- 审计层:操作日志追踪与异常行为分析
五、弹性扩展能力要求
资源调配系统需支持分钟级扩容操作,包括:
- 计算资源:CPU/内存热添加技术
- 存储资源:在线LVM卷扩展
- 网络资源:带宽动态调整(1Mbps-10Gbps)
同时要求提供自动伸缩组(Auto Scaling)实现负载均衡。
现代云服务器技术体系需构建计算、存储、网络三位一体的高性能架构,同时融合安全防护与弹性扩展能力。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池化,配合智能调度算法,最终达成99.99%的可用性服务等级协议(S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