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域与可用区核心概念
地域指阿里云数据中心所在的地理区域,按照城市划分(如华北2(北京))。可用区是同一地域内具备独立电力与网络系统的物理隔离区域,例如华北1(青岛)拥有青岛可用区B/C两个隔离单元。
- 内网互通需部署同地域不同可用区
- 高容灾需求建议跨可用区部署
- 低延时场景优先选择单可用区
二、性能优化策略
通过地理位置优化可降低30%-50%网络延迟。建议遵循以下部署原则:
- 用户集中在北方选择华北6(乌兰察布)
- 华南用户优先部署华南2(河源)
- 跨国业务使用香港/新加坡节点
对于计算密集型场景,推荐搭配ESSD云盘提升IOPS性能,华东地区数据中心具备更优的硬件支持。
三、价格差异与成本控制
地域选择直接影响20%-40%的资源配置成本,主要差异体现在:
- 华北6(乌兰察布):入门实例价格低至¥58/月
- 华南2(河源):同配置比深圳节点低18%
- 海外节点溢价:新加坡较香港高25%
四、网络延迟与备案要求
网络延迟控制在100ms以内需遵循:
- 北京用户到华北2(北京)延迟≤15ms
- 上海用户到华东1(杭州)延迟≤25ms
- 跨国链路优选BGP多线接入节点
经营性备案强制要求:北京业务需部署华北2(北京),广东非深圳业务需选择华南1(深圳)。
地域选择需综合业务场景与成本预算:北方用户优选乌兰察布获取价格优势,南方业务推荐河源实现性价比平衡。关键业务系统建议采用同地域多可用区架构,同时注意备案政策对部署地域的限制要求。